你的位置:爱德华弗朗和尊龙 > 新闻动态 > >曹操征讨乌桓危机四伏,背后究竟隐藏何种考量?主席最为了解他!_刘表会_田畴_郭嘉
热点资讯
新闻动态

曹操征讨乌桓危机四伏,背后究竟隐藏何种考量?主席最为了解他!_刘表会_田畴_郭嘉

发布日期:2025-04-16 15:01    点击次数:130

大家都知道,曹操在征服北方的路上可真是经历了不少波折,他花了大半辈子来平定北方,才算把所有威胁全部解决。官渡之战的获胜,对曹操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成就。尽管打败了袁绍,直到建安十二年,曹操才算是真正消灭了袁家的势力。

当时袁家的两个儿子为了保命跑到了乌桓,曹操心里想着得彻底解决这个隐患,立志要把乌桓给消灭了。可就在这时候,他的手下却站出来阻拦了他。

尽管大家劝他不要,曹操还是决定出兵乌桓。那年他究竟在想些什么呢?对于曹操和这场战役,主席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:“魏武挥鞭,东临碣石有遗篇”。

一、乌桓不灭,北方难定

展开剩余90%

时间回到建安九年,曹操正精神抖擞,心中压抑多年的疑虑终于迎来了曙光。他不仅成功攻下了邺城,还将袁绍的两个儿子袁熙和袁尚一举击败。为了保命,他们只能投靠乌桓。

曹操在连连获胜后,心里乐开了花,想着能继续追击敌人。没想到这次追捕的结果却与他的预期大相径庭。乌桓作为游牧民族,特别擅长合理运用他们的优势,在战场上显得十分灵活。

一遇到曹操,乌桓觉得赢不了,立马就打了个退堂鼓。等曹操这边疲惫不堪时,他们又出来和曹军斗上一斗,简直是在玩曹操。虽然曹操心里很不爽,可他也不是那种冲动的人,依旧稳扎稳打,和对方小心翼翼地周旋。

在战斗中,曹操渐渐感到力不从心,毕竟追了这么久,后勤也跟不上,根本没法跟乌桓玩“捉迷藏”。没办法,他只能下令撤退。回来后的曹操心里却一直无法释怀,始终耿耿于怀。

他心里想着得去讨伐乌桓,最开始那会儿曹操只是在心里琢磨,看到时机差不多了,曹操终于把这个打算抛了出来。没想到的是,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,大家都对曹操这一策略表示反对。

大家的反对也都是有道理的,上面提到乌桓缺乏中原的文化,这就跟后来的蛮族差不多。再说了,他们跟袁家兄弟之间也很难和睦相处,搞不好根本用不着曹操出手,他们内部就会自己出问题。

而且曹操现在可不是没事儿找事,跟其他势力比起来,袁家兄弟真不算啥。因此,大家都觉得曹操出征没必要。而乌桓也不好对付,人家要是打不过就撤退,这就意味着曹军得打持久战。

持久战自然得保障后勤,边疆那儿离中央可远呢,后勤问题可是个大考验。就在这个时候,有人提出了个想法,曹操出征时,刘表会不会就安静呆着?要是他趁机派兵攻许都,那曹军可得迎头碰上两个战场了。

曹操心里明白这些顾虑,不是没想过。就在这时,郭嘉站出来了,他力挺曹操的选择,还对大家的疑虑做了个解释。照他看来,根本不用太担心刘表,别忘了前头还有刘备在那儿挡着呢。

刘表可不傻,他对刘备的本事心知肚明。年纪大了,更是心里有数,对刘备的威胁更加忌惮,所以他不会轻易行动。最后,曹操果断做出了决定,直言不讳地说:乌桓不消灭,北方就难以安稳。接着,他开始部署几路兵马,为接下来的战役做准备。

二、困难重重

大家可能不知道,其实在无功而返之后,曹操早已开始筹备征讨乌桓的事宜。他费尽心思整整花了三年时间来搭建战役工事。特别是他修建了一条连接邺城和渔阳的大运河,虽然这个工程没法跟后来的大运河比,但也算是个了不起的成就了。

而且,这条运河已经延伸到了与乌桓交战的前线,曹操还把运河跟渤海连通起来,这样一来,运送粮草就变得更顺畅了。当时只有郭嘉愿意支持曹操,因此这次出征,曹操肯定会把郭嘉带上。

而且,曹操还听取了郭嘉的建议:用少量兵力趁机出击,打他个措手不及。于是,他果断放弃了辎重。不过,即便如此,这条路也不好走。当时华北通往东北的这条路径可不是现在这样的平坦,反而是水洼一片,直接拦住了曹操的去路。

乌桓早就做好了准备,在各个关卡上都派了重兵驻守。曹操能不能在没碰到乌桓大军的情况下就因为赶路就放弃呢?当然不行!他可不是轻言放弃的人。没过多久,他就找到了一位隐士来帮忙。

这位世外高人确实给了曹操不少建议,他叫田畴。田畴在幽州那一带可是声名显赫,周围居民都很尊重他。可惜的是,他并不想走仕途,要不然肯定能有所作为。

当年他不愿意依附袁绍,很可能是觉得那个家伙没什么出息,反观曹操可就不一样了。说实话,历史上曹操的声望也是相当高的,很多人才都想找他搭上关系。田畴自然也是其中之一,而且大家都知道,曹操对待人才是很大方的。

田畴很快就给曹操指明了一条小路,这条路可是有两百多年没人走过了。在田畴的协助下,曹操带着军队从这条小路出发,穿越了鲜卑人的地盘,最终顺利抵达乌桓的大营,真是来得出其不意。

战争的结果大家都知道,不提也罢。袁熙和袁尚则是心急火燎地逃到辽东,投靠了公孙康。众人都在急着让曹操追击时,曹操却摆手拒绝了。他毫不犹豫地说公孙康肯定会把这两个人送回来。果不其然,没过多久,公孙康就把这两个的人头送来,算是给曹操递了个投名状。

三、富有战略眼光

提起曹操,很多后人受到小说的影响,总是先想到他的多疑、猜忌,还有那冷酷的性格。再加上他本身性情的关系,许多人往往就会对他的政绩和战功视而不见,觉得这些都不那么重要。

大家都知道,毛主席向来热爱读书。特别是在提到曹操阅读史书时,毛主席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。之前提及的《浪淘沙·北戴河》中的一句诗,正是毛主席对曹操的认可和赞美。

关于曹操这次攻打乌桓,历史上可谓是众说纷纭。有些人觉得他能赢,完全是靠运气,运气真是不错。还有人认为曹操的这举动太冒险了,输了的话后果可就严重了,直言他做事情不考虑后果。

后来的主席在谈到这次战役时,给出了很高的评价。用毛主席的话来说,就是:这是一场具有战略眼光的战役。

乌桓对曹操和中原的威胁,不光是眼下的,还有日后的隐患。大家都知道,这些游牧民族一向是机会主义者,只要给他们找到机会,他们就会对中原产生威胁。

要是不赶紧把他们解决掉,边上的老百姓可就得一直受到骚扰。从现在曹操这个位置来看,他出兵的理由就明白了。虽说汉献帝让曹操面子很大,但天下人都知道他这一举动的真实意图。

表面上听起来他是丞相,其实背后也是个备受争议的权臣。而且曹操出身普通,尽管现在地位不低,很多世家依旧对他嗤之以鼻。为了能和那些世家学子拉近关系,曹操得做出对国家和老百姓有益的事情。

总的来说,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嘛,袁家在北方的势力始终存在,这让曹操心里有数,他们若是借乌桓的力量复兴,问题可就来了。所以曹操得趁早把这事儿扼杀在萌芽阶段。

曹操心里可不仅仅是想稳住北方,毕竟他的目标是统一整个天下。只要把北方搞定,他南下征战的时候就能提前消除后顾之忧。

发布于:陕西省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